2024.08.21
蛋蛋不見了???淺談隱睪症

隱睪症在小兒外科很常見,僅次於腹股溝疝氣。機轉可能與荷爾蒙分泌與睪丸引帶收縮有關。陰囊內沒有睪丸,就叫隱睪,同時陰囊發育也比較差。發生機率在早產兒為30 %,足月兒有3%,滿一歲時仍有1%。睪丸下降,大多在出生後三個月內完成,超過這個月齡,很難自然下降,多半需要外科手術。

大部份隱睪,可以在出生時由小兒科醫師檢查出來,少部分由父母發現,如果等到小學才發現,睪丸發育通常會很差,甚至在日後發生睪丸癌。

在門診也有不少〝伸縮性睪丸〞的小朋友被當成隱睪來求診。這是因為提睪肌反射過強,睪丸便被拉到腹股溝的高度。事實上伸縮性睪丸可以被拉到陰囊底部,因此無須治療。

手術是在患側腹股溝切開,找到睪丸、血管與輸精管,再將血管與輸精管外圍之腹膜剝離,使血管與輸精管的長度變長,讓睪丸可以順利帶入陰囊。然後在陰囊做另一切口,將睪丸固定。接受睪丸固定術之病患只需門診手術不用住院。傷口照顧也很簡單,約一週可恢復。

腹腔內隱睪及無睪症,目前皆使用腹腔鏡探查並手術。

除手術外,也有人用荷爾蒙如 hCG 或 LH-RH 來刺激睪丸下降,但是很少有用。

隱睪可能發生的後遺症,包括不孕症、睪丸癌、疝氣,睪丸在鼠蹊部較容易受外力傷害,也有人因為少了睪丸而引起心理異常。

總之,在六個月到兩歲之間,是睪丸固定術的合宜時機。早期診斷及治療,可以避免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