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
成長中的疼痛與喜悅

「我的腳好痛喔!」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曾有過的經驗,孩子老是在晚上或半夜醒過來哭喊著腳痛,爸媽緊張地幫孩子按摩或熱敷,見多識廣的長輩們卻老神在在地說:「免驚,那是成長痛啦!」

在門診常有家長問我:「為什麼孩子最近老是痛到搥腳,即使睡著了還會痛醒?」孩子若有這種情形,首先要排除罹患惡性腫瘤、感染以及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可能性,才能診斷為成長痛。
 

常在夜晚報到的成長痛
按臨床所見,成長痛大多發生在下午及晚上,疼痛部位以下肢為主,尤其好發在膝蓋附近。痛的時候時很難受,兩腳會輪流痛,外觀看不出紅腫熱,身體也沒有發燒。當爸爸媽媽急的不得了,只能無助地幫孩子揉揉或擦擦藥膏時,過了一會兒,孩子又好了、沒事了;等到抽出時間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孩子這時卻好端端的,無法正確描述痛的症狀和位置,X光片及抽血檢查結果也都正常,但隔幾天又在夜深人靜時發作,可真是折騰啊!

成長痛在文獻上早有記載,很多學者汲汲於尋找成長痛發生的原因。據目前所知,當小朋友處於快速生長的階段,也就是俗話說的正在「抽高」,容易出現下肢關節附近的疼痛。最奇妙的是他們遊戲或活動一整天都不會痛,直到下午回家或者晚上靜下來休息時才開始覺得不舒服,而小朋友不知如何表達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只好以「痛」來概括。
 

其實這也是成長的喜悅
有些文獻指出,幼兒在夜晚的生長速度會比白天快上許多,所以老一輩才會說「一眠大一寸」,當生長的 能量釋放完了便不藥而癒,過了幾天,能量再度累積到一定程度,於是症狀捲土重來。當小朋友上了國中,開始懂得完整描述自己的感受,此時成長痛就不是痛,反而是成長的喜悅了。
 

確診前須先排除的疾病
「成長痛」是良性的、暫時性的,但是在確診之前,一定要先將罹患惡性腫瘤、感染以及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等因素排除。惡性腫瘤的疼痛不會隨時間而改善,而且都是痛在固定位置,也可能影響上肢,不明腫塊會越來越大。若是感染,常會合併發燒、體力變差、胃口不好或不良於行,孩子不喜歡被碰觸,疼痛程度也會日益嚴重。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依不同型態而異,但大多是對稱性發作,有時會合併關節腫脹及發燒。

因此,如果幼兒常常含糊地說自己這裡痛或那裡痛,父母最好能詳細記錄疼痛發生的時間、位置、頻率、消失原因及當天有無特殊活動,就醫時才可協助醫師做出正確推斷,以免在狀況不明之下做了一堆檢查,受苦的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