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吼症候群
哮吼症候群包含「病毒性哮吼」,「攣縮性哮吼」,「急性會厭炎」,「細菌性氣管炎」。除「攣縮性哮吼」以外,其餘皆為急性感染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

在上述的幾個疾病當中,「病毒性哮吼症」的發生比例最高,在急診室也極為常見。感染的病毒,通常是副感冒病毒,占約七成。其餘則為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病毒…等等。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可能見到,主要是在秋冬及早春時期。病患初期幾天會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的感冒症狀。之後咳嗽加劇,出現典型的狗吠聲,聲音沙啞及喘鳴(stridor)的聲音,胸骨上凹陷(suprasternal retraction)等呼吸窘迫的情形亦時有出現,嚴重時甚至皮膚發紺,此時皆須儘速就診處理。

治療方面,通常給予腎上腺素吸入治療數次,並考慮給予單一劑量類固醇,可有效消腫,緩解症狀。少數病患在治療後三天,仍有復發的可能性,需密切注意。

「會厭炎」,感染的部位在會厭及周圍組織。致病菌最主要為B型嗜血桿菌,不過現今的常規疫苗注射,能夠防範此菌,已很少發生。臨床症狀為突然高燒,吞嚥困難,流口水,喘鳴聲,快速進展的呼吸窘迫。需緊急處理呼吸道,並且即刻使用抗生素,以免危及生命。

「細菌性氣管炎」通常次發於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患出現病情急轉直下情形,呼吸道阻塞,可由內視鏡在氣管中看到膜狀的分泌物,病患常合併出現肺炎。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並維持呼吸道通暢,於必要時進行氣管內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