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在寫字或閱讀時,會遇到困難,例如:字寫顛倒,或少了些筆劃,抄寫字漏字,閱讀時跳漏字,或常常「視而不見」,明明東西就在眼前,卻找不到,看過的東西,轉身就忘記它的樣子,難道孩子的視力有問題嗎?其實這些問題通常和視知覺有關。
甚麼是視知覺呢?眼睛是靈魂之窗,藉由眼睛,我們可以看到花花世界,在看東西時包括兩個過程:首先要有正常的視力,讓光線進入眼睛的視網膜上,形成視覺的刺激,第二個過程是將眼睛所接受到的影像訊息,傳到大腦視覺皮質,加以組織,讓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例如路上有一個坑洞,眼睛看到時,將這個視覺訊息傳到大腦的視覺皮質,大腦統整這個訊息後,讓身體做出往旁邊移動,避免跌到坑洞,這就是整個視覺處理的過程。而所謂視知覺就是從眼球接收器接收到視覺刺激後,傳導到大腦接收和辨識的過程,包含了視覺刺激的擷取、組織視覺訊息及最後做出適當的反應。
孩子的視知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漸進的發展。出生3個月內的嬰兒視力只有0.1,只能看見30公分內的物體,之後視力漸漸發展,會用眼睛去追視物體,一歲時的視覺,對比敏感度達到成人的水平,三歲時視力到達1.0,五歲時眼球靈活運轉能力到達大人的水平,7歲後視覺追蹤能力隨閱讀而發展。兒童漸漸成長,接著會在視覺上結合很多認知元素,其中包括視覺注意力、視覺搜尋能力、圖形區辨能力、視覺記憶力及視覺認知能力等。因此視知覺的發展是漸進的,並非一蹴可及。孩子需要多種的嘗試過程,這些不同的嘗試經驗,能幫助孩子整合及連結視知覺的相關能力。
有視知覺障礙的孩子,可能出現下列症狀:無法分辨左右、無法記住排列順序、無法記住或運用所看過的影像、無法分析複雜的圖像、無法正確地複製圖形、字寫顛倒、或少了些筆劃、抄寫字漏字、閱讀時跳漏字、東西就在眼前,卻找不到…等。視知覺的能力和孩子的學習、閱讀能力,甚至是專注力都有相當的關連,有視知覺障礙的孩子,不論在日常生活或是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困擾。因此及早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可以改善孩子的學習能力、課業表現及專注力。
要改善視知覺能力,必須多管齊下,家長對視知覺的了解,家庭學習空間的改變,學校老師教導的方式的調整,這些都是必要的。在醫療體系部分,針對視知覺障礙的孩子,復健科的職能治療,藉由活動來增強孩子的視知覺及相關的統整能力。例如針對視覺記憶能力不佳的孩子,可以利用記圖案順序遊戲,來訓練視覺記憶,方法如下:給予1到6個不等的圖案讓孩子記住,先讓他看15到20秒,再請他從另外一張圖的幾個選項中,找出和剛剛完全一模一樣的圖形。或是用「前景背景區辨」為主題,找一找東西在哪裡,坊間有許多類似的童書,在複雜的圖案裡找到特定的人物,這些活動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斷練習的。因此若懷疑孩子有視知覺相關的症狀,可以及早帶來醫院接受評估,再針對孩子的問題給予訓練。我們的目標是希望能改善孩子的視覺注意力、視覺搜尋能力、圖形區辨能力、視覺記憶力及視覺認知能力,進而促進他們的學習、閱讀能力及專注力及相關的統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