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先前爆發某幼兒園老師非法餵食幼童巴比妥藥水的事件,讓許多家長人心惶惶,希望自己的心肝寶貝在學校不會遇到這類的失職老師。也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及時補破網,杜絕類似案件不再發生,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能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那麼這個所謂的巴比妥到底是什麼樣的藥物呢?
巴比妥類藥物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它們的歷史發展:
巴比妥最早於西元1864年,由德國化學家阿道夫‧馮‧拜爾(Adolf von Baeyer)首次合成。不過它的藥用潛力是直到20世紀初,科學家們才認識到巴比妥衍生物的潛在藥用特性。研究人員探索了它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並研究觀察了在鎮靜和催眠的效果。
第一款巴比妥類藥物(也稱為維羅納Veronal)於 1903 年由拜爾公司的兩位德國科學家 Emil Fischer 和 Joseph von Mering 發現其藥用價值而上市推出。它最初作為助眠劑銷售,並被廣泛用作鎮靜催眠藥物。
隨著時間發展,更多的巴比妥類衍伸化合物被合成和研究。直至目前科學家已開發出多種具有不同作用持續時間和效果的巴比妥類藥物。常用的巴比妥類藥物包括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戊巴比妥(pentobarbital)和司可巴比妥(secobarbital)。
在藥理作用的部分,巴比妥可以通過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GABA(γ-氨基丁酸)受體,增強GABA的抑制性神經傳遞的效應,從而減低神經元的興奮性,達到鎮靜和催眠的作用。
同時也是因為巴比妥能通過增加GABA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性效應,抑制神經元的異常興奮,從而發揮抗驚厥的作用。
因此,巴比妥類藥物可用於治療包括焦慮、失眠、癲癇和作為麻醉劑,另外還用於鎮靜和控制癲癇發作。
在 20 世紀中葉,巴比妥類藥物被廣泛開出處方使用,並且是最常用的鎮靜催眠藥物之一。然而,伴隨而來的濫用、依賴和過量服用的問題導致人們越來越擔心它們的安全性。
巴比妥有以下幾個毒性危害問題:
呼吸抑制:巴比妥具有呼吸抑制的效應,過量使用或濫用可能導致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停止,威脅生命。
鎮靜和催眠過度:過量使用巴比妥可能導致嚴重的鎮靜和催眠過度,臨床表現為意識模糊、昏迷和危及生命。
藥物依賴和戒斷症狀:巴比妥類藥物具有潛在的成癮性,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可能導致藥物依賴,並在停藥時引發戒斷症狀,包括焦慮、失眠、震顫、驚厥等。
食道胃腸道刺激:巴比妥在高濃度下可能刺激食道和胃腸道,導致噁心、嘔吐和消化道出血。
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巴比妥能與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抑製藥物、酒精和某些藥物相互作用,增加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風險。
到了20世紀下半葉,出現了更安全的替代品,例如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這些藥物提供了類似的治療效果,並降低了過量使用和依賴性的風險。使得巴比妥類藥物的使用顯著減少,現在臨床上也不再廣泛使用或開立處方。
巴比妥類藥物一般不建議給小孩使用,使用在兒童中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其藥理特性和潛在的毒性危害。
以下是關於巴比妥類藥物在兒童使用方面的一些考慮:
安全性和副作用:巴比妥類藥物在兒童中的安全性和副作用風險較高。兒童對這些藥物的代謝和排除能力可能與成人有所不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不良反應,如呼吸抑制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
催眠效應:巴比妥類藥物具有強烈的催眠和鎮靜作用,可能導致過度鎮靜和昏迷,對兒童的呼吸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帶來潛在危險。
藥物依賴性和戒斷症狀:相比成人,兒童更容易出現藥物依賴和戒斷症狀,巴比妥類藥物的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身體對藥物的依賴,戒斷時可能出現嚴重的戒斷反應。
替代藥物選擇:在兒童中,通常會優先考慮其他更安全和適用的藥物選項,如苯二氮平類藥物(如苯巴比妥酸鹽)、苯妥英(Phenytoin)等,這些藥物在兒童使用上較為常見且已有更多的臨床經驗支持。
目前巴比妥類藥物在許多國家已經較少使用,因為它們的安全性和副作用風險相對較高。在使用任何藥物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和正確的劑量指導,以最大程度減少潛在的毒性和危害。同樣地,讓兒童使用任何藥物之前,也應諮詢兒科醫生或合格的醫療專家,他們能夠根據兒童的臨床具體情況評估使用巴比妥類藥物的風險和益處,並提供適當的治療建議,切勿自行胡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