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病毒是台灣常見的兒童感染症,尤其在每年 4 月到 9 月間最容易流行。感染重症多為5歲以下的幼童,不過全年都有個案發生,冬天也不能掉以輕心。
👩⚕️腸病毒不是只有一種,它包含很多病毒類型,像是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與腸病毒71型等,傳染力極強,家中有幼童的家長一定要特別留意!
🔍【腸病毒怎麼傳染?】
腸病毒可以經由:
-
🧼 糞口傳染:例如更換尿布後未洗手
-
💦 飛沫傳染:咳嗽、打噴嚏
- ✋ 接觸傳染:碰觸到病童的水泡、口水或鼻涕分泌物
😷【常見症狀有哪些?】
🔸 手足口症
常見於幼兒,會有發燒與小水泡,分布在口腔、手掌、腳掌,孩子可能因為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通常 5~7 天內會自行痊癒。
🔸 泡疹性咽峽炎
會突然發燒、嘔吐,咽喉後方出現水泡或潰瘍,孩子會流口水、喊喉嚨痛,少數可能併發腦膜炎。
⚠️【哪些症狀要立刻就醫?】
請家長特別警覺以下「重症前兆」:
-
😴 嗜睡、反應遲鈍
-
💢 肌躍型抽搐(四肢突然抖動)
-
💓 呼吸急促、心跳過快
-
🤢 持續嘔吐、無法進食
若有上述情況,應立刻送醫!
🧼【預防腸病毒,從日常做起】
✅ 勤洗手(尤其是幫孩子換尿布後、吃東西前)
✅ 避免共用奶瓶、湯匙、奶嘴等用品
✅ 保持室內通風,減少出入擁擠公共場所
✅ 家長下班回家後應先洗手、更換衣物後再接觸孩子
✅ 提升免疫力:吃得營養、睡得充足、適度運動
👨⚕️ 醫師提醒:腸病毒雖大多可自行痊癒,但對幼童來說,仍有重症風險不可輕忽。平日就做好預防,才能讓孩子遠離病毒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