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一種發生在口腔內部的惡性腫瘤,常見於舌頭、嘴唇、牙齦、頰黏膜和口底等部位。其中將近 9 成屬於「鱗狀細胞癌」。亞洲地區的研究指出,嚼檳榔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他如抽菸、喝酒、口腔衛生不良、長期刺激(如破損假牙)等,也都會增加罹癌機率。
⚠️口腔癌可能有哪些早期警訊?
耳鼻喉科醫師提醒大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大大提升治癒率。以下是幾個應提高警覺的警訊:
🔹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顏色改變且無法擦除。
🔹 久未癒合的潰瘍:超過 2 週還沒好,應立即就醫檢查。
🔹 口內或頸部腫塊:不論是否疼痛,都應盡早檢查。
🔹 舌頭麻木或活動受限:咀嚼、吞嚥困難可能是病兆。
🔹 下唇麻木、牙齒鬆動:可能涉及顎骨病變,需進一步鑑別診斷。
🔹 開口困難、口腔黏膜緊縮或刺痛:嚼檳榔者特別要注意,可能是「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如何有效預防口腔癌?
-
🚫 戒除檳榔、菸、酒:這三大致癌物是預防的首要目標。
-
🪥 維持口腔清潔:每天正確刷牙與定期洗牙。
-
🦷 修復或更換破損假牙:減少口腔黏膜長期刺激。
-
👩⚕️ 定期檢查:建議每年至少一次,由耳鼻喉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檢查口腔健康。
5. 🔍 自我檢查:照鏡觀察口腔內部,發現異常立即就醫。
👨⚕️ 定期檢查 + 自我關注 = 健康第一步
遠離危險因子、重視早期症狀,是預防與治療口腔癌的關鍵。